今年6月以來,大量“限競房”上市為北京市場帶來了眾多相對低廉的房源,同時也催生了房企在特殊政策背景下新的操作方法。

中指院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10月20日,北京共有25個“限競房”項目取得28個預售證,累計供應房源15268套;其中16個項目有備案簽約數(shù)據(jù),合計簽約2292套,備案簽約率只有15%。

顯然,“限競房”火爆銷售的場面并未出現(xiàn),剛需客觀望情緒嚴重,而別墅“減配”入市卻受寵。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所有限競房項目現(xiàn)在看,起碼面臨1~2年的難題,要賣好唯一的辦法就是價格杠桿了?!?/p>

推出限競房的目的就是為了平抑上漲的房價,實現(xiàn)居者有其屋。那么,北京“限競房”是否發(fā)揮了其應有的作用?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走訪了北京市多處限競房項目,試圖揭示一個真實的“限競房”現(xiàn)狀。

●“必選題”里的喧囂和隱憂

今年6月9日,北京小雨,但依舊未能阻擋628名購房者一早趕往南五環(huán)外的瀛海府參與現(xiàn)場搖號,而房源只有194套。

彼時,瀛海府推出的首期194套房源均為88平方米三居室,限定均價52449元/平方米,當日11時全部售罄。10月3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探瀛海府,銷售人員表示:“(二期)就剩三四套房了,您剛才看的小戶型合院別墅就只剩一套了。您要是今晚交錢,那這套是您的,明天就不敢保證了”。

這是北京首個入市的限競房項目,也是目前限競房市場上去化率最高的項目。

事實上,早在2010年,北京就率先進行“限房價、競地價”土地出讓試點,即在限定商品房最高銷售價格的基礎上,競爭土地價格。但在出讓了房山區(qū)長陽鎮(zhèn)起步區(qū)6號地塊后,這種方式一度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