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校園貸”


理性消費不借貸,不負青春不負“債”


導讀


零門檻、無抵押、無利息,專為學生打造,秒到賬……這些字眼都來自于一個為大學生“量身定制”的陷阱——“校園貸”。面對害人不淺的“校園貸”,大學生們應擦亮眼睛,莫入圈套。


1


什么是校園貸


校園貸是指在校學生向金融機構或者借貸平臺借錢的行為。借貸時通常無抵押無擔保,但一些借貸公司存在高利借貸的情況。若不能及時歸還貸款,放貸人可能會采取恐嚇、毆打、威脅學生甚至其父母的手段進行暴力討債,對學生的人身安全和校園秩序造成嚴重的危害。


2016年4月,教育部與銀監(jiān)會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wǎng)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園不良網(wǎng)絡借貸日常監(jiān)測機制和實時預警機制,同時,建立校園不良網(wǎng)絡借貸應對處置機制。


2017年9月6日,教育部明確“取締校園貸款業(yè)務,任何網(wǎng)絡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fā)放貸款。”


2


校園貸的特點


1. 在校園內部及周圍張貼廣告,或通過微信朋友圈、QQ群等途徑發(fā)布廣告,打著手續(xù)簡單,僅需用學生證、身份證就能申請貸款等虛假旗號誘騙在校大學生。


2. 放款門檻低、額度小,后期通過收取高額手續(xù)費、服務費、擔保費、罰息、違約金等手段,利滾利,翻倍速度極快,讓借款人不堪重負。


3. 采用騷擾、恐嚇、威脅甚至暴力等手段催收欠款。


3


校園貸案例


案例一:學生小鄭由于迷上了網(wǎng)絡賭球,先后通過某借貸平臺共計借款6萬塊錢,這筆錢利滾利,小鄭就偷偷用同學的身份信息去貸款還債。他先后用28名同學的身份證借錢,欠款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變成了60多萬元。小鄭不僅要償還巨額貸款,還面臨著來自家庭和同學的壓力。重壓下,他最終以自殺來逃避。


案例二:學生小李為購買蘋果手機及其他高消費品,通過借貸平臺申請網(wǎng)上貸款。隨后,經(jīng)過拆東墻補西墻,不斷找其他小貸公司貸款還債,其最終欠下多家公司共計70余萬元的債務,而原始金額僅為3萬元。


案例三:學生小張是班里的班長,唆使近30名同學協(xié)助他“網(wǎng)絡刷單”,他則借用同學的名義,先后通過各種網(wǎng)貸平臺貸款,總金額超過58萬元。他用貸款的錢參與網(wǎng)絡賭球,最終因還款壓力在青島自殺身亡。


案例四:學生小錢是大二女生,通過裸貸借錢用來和男友花銷。借來的本金不到5萬元,一年不到,欠下的貸款本息合計達50多萬元。因還不起錢,其裸持身份證照片被傳到網(wǎng)上曝光,家人電話也被催債電話打爆。不得已,家人在報警同時,只得變賣唯一住房還款。


4


校園貸危害


1.不合理的高利息


目前網(wǎng)貸平臺多數(shù)產(chǎn)品的年化借款利率在15%以上,所謂的“低利息”并不可信。0.99%月利率是營銷把戲,學生容易“上當受騙”。


2.連累身邊同學家人


有的貸款很便捷,只需要一張身份證就可以,有的同學礙于人情關系等原因,用身份證替別人辦貸款。這種行為風險很高,因為一旦對方無力還款,剩余的債務就由“被”辦理人獨自承擔。


3.一旦逾期,“全方位”催款


有些案例中,一旦學生貸款還不上,網(wǎng)貸平臺除了通過常規(guī)途徑追款,還會采用給父母、親友、老師群發(fā)短信,在校園里貼大字報,甚至安排人員上門堵截等威脅恐嚇的手段向學生催款逼債。


4.易滋生借款惡習


有的學生愛攀比,父母提供的費用不能滿足其需求。為滿足內心瘋狂滋生的欲望,他們可能會轉向校園高利貸獲取資金,并引發(fā)賭博、酗酒等惡習,甚至因無法還款而逃課、輟學。


5.易誘發(fā)其他犯罪


放貸人可能利用校園“高利貸”詐騙學生抵押物、保證金,或利用學生信息搞電話詐騙、騙領信用卡等。


5


抵制校園貸的提醒和建議


1.在校生要以學業(yè)為重,積累知識,切不可以鋪張消費、資金周轉等為理由進行網(wǎng)貸,嚴重影響學業(yè)的同時也加重家庭負擔。


2.如果實在需要貸款,一定要和家長商量好再做決定,可選擇生源地國家、校園地國家助學貸款,或到正規(guī)銀行機構、信用社機構辦理貸款,并且要仔細閱讀貸款合同,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時問清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3.不參與、不宣傳“校園貸”違規(guī)違法活動;不煽動、不脅迫他人在“校園貸”中借款;不張貼、不轉發(fā)“校園貸”違規(guī)違法信息;不冒用、不頂替他人身份進行校園貸款。


4.理性消費,拒絕攀比。一定要根據(jù)自己以及家庭的實際情況進行消費,防止因跟風或攀比而開銷過多。


來源:重科學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