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再度提上議程 中國版“兩房”徘徊在路上?

住宅金融之路

雖被多次提及,卻并未引發(fā)市場太多關注的“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今年再度成為相關部門擬定的研究課題,但作為公積金改革的一大方向,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落地的最佳時機難以預料,也許前提之一是,樓市風平浪靜。(周鵬峰)

對于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難產(chǎn)”的原因,上海地區(qū)一位業(yè)內(nèi)專家對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記者表示,主要還是高層的重視和決心問題,中央的注意力在防范高房價的風險上,當年提出這個設想之后討論比較多,但是后來的主旋律是去庫存,現(xiàn)在的任務又是防范金融風險,“擔心市場的解讀從而進一步刺激高房價?!?/p>

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今年兩會期間,國家發(fā)改委在提交的報告中再度提出,今年要研究設立國家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這一政策構想并非首次出現(xiàn),早自4年前,十八屆三中全會、國民經(jīng)濟公報等會議和政府文件中就多次明確提出,要研究設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但幾年過去,遲遲未有落地。

據(jù)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記者了解,有關部門對于具體如何籌建這一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選擇什么樣的模式,均有過相關調(diào)研和內(nèi)部討論。對比各國住房政策性金融模式,國內(nèi)更傾向于借鑒美國“兩房”模式,即組建市場化金融機構,政府提供一定的信用背書,其中,一個可能的方向是,由公積金改制為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

但落地時機則需諸多考量。比如,設立定位解決中低收入階層住房貸款需求的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會否導致市場誤讀,從而進一步刺激高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