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你的貸款辦不下來?

之前有兩個朋友去銀行辦貸款,朋友A前前后后準備資料花了2個星期,銀行跑了四五次,最后再審核環(huán)節(jié),因為資質不符合被pass,只能換家利率高點的銀行。而朋友B,從申請到放款,只用了一周,利率3.95%。A問B,我們的資質明明差不多,為什么你能放款,B說:因為我“花了錢”。

為什么要花錢找中介?

說到中介,可能大家印象中的第一印象是賣房和租房中介,通過交付一點服務費,換取一手資源。這其實就是最普通的,花錢找人辦事,貸款中介就是其中一種。

中介相對于普通人的最大優(yōu)勢,就是他們是為了吃這碗飯,才接這個活。這就需要他們花費更多的精力,去獲取資源。對于普通人,尤其是初次貸款的普通人,市場上有哪些貸款機構,有哪些貸款產品,哪個適合自己,他們并不清楚??赡芸粗y行打出的廣告就去申請了,吃了幾次閉門羹沒辦法了,就轉投高利貸公司,最終對貸款失去了信心。

有句玩笑話,從千禧年后,市面上什么都缺,就不缺金融機構。以銀行為例,市面上幾千家銀行,每家的條件門檻都不一樣,同樣的條件下可能這家不行,而另一家就可以輕松通過。如果你想一家一家去試,首先是不現實,其次是影響征信查詢,導致拒貸。

有很多客戶對貸款的了解基本就停留在“貸款”這兩個字上,殊不知道,雖然現在很多貸款產品同質化比較嚴重,但是實際上每家貸款機構的政策、要求及針對的人群是有很大的差別。同一產品換了個貸款機構,甚至同一家銀行不同分支行,可能期限、金額、利率乃至審批率都會有差別。比如銀行要求放款的前提是,用戶必須存入一定數量的存款,或者購買理財產品,提高承兌匯票保證金等,這個行業(yè)俗稱“配套費”,這都是變相的增加了借款人的成本。

如果借款人對市場行情不了解,盲目去申請,有可能會多走彎路,或者付出更多的成本,而且貸款成功率也會降低不少。

說白了,中介賺的錢就是“服務+信息差”。在給客戶提供完全托管式服務的同時,還能給其選擇最優(yōu)產品。貸款中介對貸款機構相當的熟悉,掌握眾多貸款渠道,選擇空間被擴寬。而貸款中介長期跟各大貸款機構合作,基本會有自己的“數據庫”。每家貸款機構需要什么條件,能貸多少,通過率幾何,費用怎么樣,貸款中介基本了如指掌,只需了解借款人的信息就可以快速匹配到合適的貸款產品,幫助借款人省心、省事、省費用。

很多人對中介還存在一定誤解,一提到中介幾乎就要與“黑中介”三個字掛鉤。但實際上,中介賺錢的最主要方式是從存量客戶身上發(fā)掘價值。當服務好一名客戶后,可能輻射到99位客戶;而怠慢一位客戶,也同樣會輻射到99位客戶。所以這就是現在各種中介主打服務理念的關鍵,有溫度的是服務,有價值的是服務。

專業(yè)的事交給專業(yè)的人,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