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人劉先生因個人征信問題不能從銀行等正規(guī)金融機構貸款,2020年6月,劉先生從微信朋友圈看到某公司發(fā)布的“快速辦理無抵押大額信用貸款,放款快”的宣傳廣告,便到該公司了解情況。業(yè)務經(jīng)理閆某接待了劉先生,稱可以操作辦理貸款,但需要將其包裝成某汽車銷售公司的銷售經(jīng)理,補充收入流水和納稅記錄,因此需要繳納“包裝”費和貸款服務費。

由于著急用錢,劉先生不假思索就申請辦理貸款20萬元,并交納費用1.3萬元,雙方簽訂委托貸款合同,同時附有免責條款,載明如果由于事主原因導致銀行拒貸,所交費用不予退還。第二天,閆某向劉先生提供一份材料讓其背誦,以“準備面簽問答”。又過了兩天,該公司業(yè)務員帶劉先生到“放款公司”面簽,“放款公司”問了很多刁鉆的問題,讓劉先生無言以對,最終劉先生沒有通過“面簽”。

業(yè)務經(jīng)理閆某再次勸誘劉先生,如果申請100萬額度的貸款,就可以走特殊審批手續(xù),爭取現(xiàn)場手抄的模式,但需要再交相關費用4.5萬元。劉先生著急用錢,便又同意了。再次“面簽”時,劉先生把材料手抄了一遍,但對方公司又稱其書寫的內容與原件細節(jié)不符,還是不能放款。劉先生意識到被騙后報警,最終案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