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有位朋友,說最近手里有20多萬,想買輛牌子還不錯的合資車。我說這個簡單啊,轎車可以考慮雅閣、天籟、帕薩特;suv可以選cr-v、漢蘭達。
但這位朋友笑著擺擺手說,你不能長點志氣啊,咱要更上檔次的!更上檔次?那不就是豪華車了?我說可以啊,幾年不見,發(fā)達了。
沒想到這個朋友說,不是,錢不多,就20萬多萬,其余打算用貸款,付一半,貸一半,計劃買30萬~50萬元的車型,只要不超過50萬元,都可以考慮。50萬元的選擇已經(jīng)很多,別說3系、c級、a4l,就是更高級別的5系、e級以及a6l,都已經(jīng)足夠;盡管只能買較低配置的5系或e級,但幾乎是一步到位,以后不用再換車。
目前,車貸的利息一般是4%或者6%的。而現(xiàn)在許多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產(chǎn)品的年收益都超過8%,即使最保守的余額寶也接近6%,完全可以抵掉車貸利息。
就算抵不掉利息,也沒有關系。過去幾年,物價在上漲,錢在貶值。今天從銀行貸款10萬元,一路還貸還下來,最終可能要花14萬元,但時間長的話則不一樣,以三年貸款期為例,三年后的14萬元能夠買到東西的價值可能是三年前的8萬元。不知不覺間,還掙了兩萬元。
這賬算的是大概數(shù),不精準,但大方向不會錯。一些搞金融的人,都是能貸款就貸款,這是他們抗通脹的方法之一。當然,貸款非多多益善,前提得能夠承擔,不能降低生活質量。
后來,這位朋友又給我講了一個反面教材。五年前,他的一個朋友第一次買車,買了輛本土a級車,耗費8萬元。三年前,將車賣掉,收回4萬元,再增加8萬元,買輛12萬元合資a級車。一年前,再將車賣掉,收回6萬元,加14萬元,買輛20萬元合資b級車。兩買兩賣,車價便虧了10萬元。如果一開始,用8萬元做首付,貸款12萬元,便能直接開上合資b級車,一用便是五年,中間少掉許多折騰不說,錢也少虧了許多。
在國外,買車貸款比例超過九成,10個購車者有9個選擇貸款,其中不乏有錢人。他們崇尚“先買先享受”,習慣“掙錢還貸款”。別說汽車,即便是電視、冰箱這種電器,他們都會貸款。怎么樣?聽完了有感觸嗎?我們不能像他們那么極端,但是,在汽車上,不妨考慮貸款——用小錢撬動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