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銀行員工私售“飛單”  近日,某股份制銀行員工“飛單”事件被曝光,引發(fā)人們對銀行理財產品銷售風險的強烈關注。從目前披露的信息來看,這起“飛單”事件系銀行職工私售行為,所銷售產品并未按程序向上級機構報備,屬違規(guī)銷售。到期后,產品無法償付,投資者抱團聲討,由此引起軒然大波?! ∧壳?,銀行在售的理財產品主要有兩種,一是銀行發(fā)行的產品,二是銀行代銷的產品;而客戶經理私售的“飛單”產品,是被銀行禁止的。據(jù)調查,少數(shù)銀行理財經理銷售自有理財產品沒有抽成獎勵,只計入績效考核成績;部分銀行給理財經理的銷售抽成在0.03%-0.3%。而在上述“飛單”實踐中,該員工私售的產品抽成高達2%-5%。私售產品的抽成比例比正規(guī)抽成收入高出幾十倍甚至百倍?! ≡谫徺I理財產品時,如何分辨該產品是銀行發(fā)行的產品、銀行代銷的產品,還是“飛單”?某股份制銀行員工告訴記者,如果是銀行發(fā)行的產品,那么理財合同甲乙雙方就是客戶和銀行;購買銀行代銷的基金以及保險產品,那么客戶繳款后拿到的是銀行出具的基金或保險的憑證,而不是轉賬憑條;如果客戶購買的是銀行代銷的信托產品或私募產品,客戶可以要求客戶經理出具銀行與產品發(fā)行或承銷公司簽訂的代銷協(xié)議;若只有轉賬憑條,客戶經理又拿不出代銷協(xié)議,投資者就要提高警惕了?!    百Y金池”霧里看花  對于銷售理財產品募集的資金,投資者并不知道去向,大多數(shù)金融機構以規(guī)避風險為由,拒絕向投資者公布投資組合、實時收益及風險等關鍵信息,這些“資金池”就成了一個巨大的“黑箱”。  目前銀行理財業(yè)務主流模式是“資金池”模式。通過滾動發(fā)行不同投資期限、預期收益率不等的產品,不斷從投資者手中募集資金,并將募集到的資金投入“資金池”,然后用這些資金投資于更高收益的債券、票據(jù)、信貸資產和信托產品,用這些高收益產品的收益返還給理財產品到期的投資者。而部分公司也曾經通過與不同公司發(fā)行信托項目“借新錢還舊錢”,近日曝出信托項目涉及的資產被拍賣的青島凱悅中心房地產信托項目,就曾經嘗試發(fā)行新的信托計劃“借新還舊”,遭到抵制后才不得不拍賣資產?! ≈袊y行董事長肖鋼曾指出這種“資金池”理財產品需要“發(fā)新償舊”來滿足到期兌付,實質是“龐氏騙局”。如果投資者失去信心并退出理財產品,這樣的擊鼓傳花就會停止,相關風險就會集中爆發(fā)?! ☆A期收益率非“實際收益”  “銀行新發(fā)一款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什么是3.5%-5%?”不少投資者看到這樣的理財產品說明書時,都會比較困惑。還有一些投資者看到理財產品宣傳的最高預期收益率能到20%,產品到期后到手的卻只有10%,仿佛有一種被騙的感覺?!  邦A期收益率”并不是到期后的“實際收益率”,跟蹤市場上很多銀行理財產品的表現(xiàn)不難看出,達不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產品屢見不鮮?,F(xiàn)在有很多產品都是掛鉤黃金、股票等投資標的的產品,它們會隨著市場、金價以及股票的變動而變動,到產品運作期結束的那一天,實際收益率是多少只能根據(jù)當天的市況來決定,比如星展銀行經常推出的掛鉤港股、美股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最高能到20%以上,但是細細研讀理財產品說明書,發(fā)現(xiàn)只有觸發(fā)在一個固定的時點才可以獲得?! ×硗猓€有一種情況是,在簡潔的理財產品宣傳單上,預期收益率給出固定的區(qū)間是針對投資金額不同的客戶。一位國有銀行理財經理表示,正常理財產品的投資門檻是5萬元,銀行也會根據(jù)客戶對銀行的貢獻給予不同的投資回報率,比如5萬元3.5%、20萬元3.7%、50萬元4%等。不過,的確有很多客戶只看產品的最高收益率,而忽視了區(qū)間中的最低收益率?!   】陬^承諾“保本”不可信  “保本與非保本”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不少投資者還是因此中了招。當一些投資者等到理財產品到期時,非但沒有獲得應得的收益,反而折了本,才發(fā)現(xiàn)自己購買的是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而客戶經理的一句,“雖然不保本,但這款產品發(fā)行了這么多期,還從來沒有損失本金的情況出現(xiàn)”,讓眾多投資者當做了“保本”承諾?!  胺潜1尽焙喲灾褪恰耙坏┨潛p,買家自負”。在理財產品的選擇過程中,對于有保本需求的投資者來說,選擇保本類型的理財產品至關重要。前述國有銀行理財經理介紹,其實主要是一些中老年人容易只看產品的收益,而忽視了產品的風險,盲目地聽從銷售人員的片面之詞。投資者在購買產品前,先要考慮每年收入多少、支出多少、何時用錢、如何應急等,再來考慮何種方式理財?! ≠徺I理財產品時,務必要規(guī)避理財陷阱,通常而言,收益和風險成正比,收益越高,風險必定越大。中老年投資者可以用銀行定期的收益來當做一個標尺,當銷售人員所承諾的利率遠遠高于銀行定期時,就應該留心詢問風險所在。    別被高利率代銷產品迷惑  在許多投資者心目中,銀行實力雄厚、名聲好,才選擇了銀行理財產品,但事實上,如今在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越加豐富,銀行只起到一個“中間人”的作用。一旦代銷的產品出現(xiàn)問題,銀行將不承擔責任,所以購買這類產品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普益財富分析師方瑞表示,目前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中,信托最多,一般收益率在5%-6%,高于銀行自己運作的理財產品。信托產品也分為兩類,一為證券投資類,此類理財產品的風險較大,若股票市場的行情走勢波動較大,產品到期時或出現(xiàn)負收益;另一類為固定收益類產品,雖然有剛性兌付保障,但風險仍存。首先,投資者需要具體了解資金的投向,以及投資項目的情況。此外,還需清楚企業(yè)的資金周轉率和資產負債情況?! ≈档米⒁獾氖?,還有一些另類的理財產品,它們的投資標的也是千奇百怪。日前一款名為“中國好聲音佛山演唱會”的理財產品悄然在廣州現(xiàn)身。從紅酒、普洱茶到火腿、影視劇、二氧化碳排放權,盡管近年來“另類理財”的范圍越來越寬廣,其蘊含的風險也值得投資者高度注意。 (上海商報)